第149章

-

……

第152章

祭田

家中的這些田地,其實在京城時,林遠秋心裡就有了盤算。

反正捐給族裡當族田是肯定的。

隻不過族田分祠堂田、寺廟田、墓田、祭田,還有學田。

其中祠堂田、寺廟田、墓田的收成,基本用作族中各項祭祀的花銷。

而祭田的收成,則用來賑濟貧困族人,比如施醫藥、施糧食、施棺木等等。

至於學田,顧名思義,自然是用來興辦族學或者私塾,以及資助族中子弟的束和應舉赴試的費用。

就像林遠秋上族學的那會兒,請王夫子的束,還有當年去縣城參加縣試的路費,以及每年獎勵學業優異學子的筆墨紙硯,都來自學田中的產出。

如今族裡就有林有誌當初考中秀才後,捐贈的十二畝學田。

既然是學田,那麼當時去衙門登記時,就規定了這些田地的具體用途,按照本朝的律法,既然定性為學田,那麼他的收入,隻能歸作族內子弟的教育費用。

其實專田專用可不止學田,其他像祭田,祠堂田這些都一樣。

這是朝廷為了避免出現族事糾紛,才下的規定。

是以,凡族中田地去衙門登記時,必須講明用途,之後都不能擅自挪做他用。

這也是林遠秋在捐贈之前,想著該給自家捐贈的水田作個怎樣定性的原因。

時下學成出仕之人惠及族人時,都以興辦族學、捐贈學田為主。

那日在瓊林宴上,林遠秋就聽好多同年聊過此事。有族中尚無族學的同年決定開辦族學,而族中已有族學的同年,則準備壯大族學。

畢竟當下講的是“萬般皆下品,惟有讀書高”,所以,要想把宗族發揚光大,在時人眼裡,讀書入仕纔是關鍵,

對於同年們的做法,林遠秋也是認同的。

不過他並不準備像他們那樣做。

這幾年,族裡學田的收入,一直都夠族學的開銷,且每年都還有剩餘,所以實在冇必要再增加族中學田的數量。

何況,承辦族學一直都是林有誌惠及族人的善舉,自己冇必要插上一腳,從而分薄了人家的功勞。

再則,林遠秋這個人比較現實。在他看來,唸書出仕固然重要,可讓族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也同樣重要。

就拿唸書來說吧,若家中吃飽飯都成問題,還有誰會想著送孩子去族學唸書呢,畢竟族學免的隻是束,像筆墨紙硯和書本啥的,都得自己負擔。

是以,家中貧困的族人,肯定不會義無反顧的送娃兒去念學的。

就像當初的自己,冇有書,冇有筆墨硯台,若不是自己一定要去,以及他爹扛麻袋給他置辦了學習用品,恐怕自己在族學中也堅持不了多久。

更冇有今日的成就。

所以,林遠秋覺得,讓族人吃飽飯,不用一有銀錢就想著買糧食填飽肚子,也同樣是光大他們林氏的前提。

所以此次家中捐給族裡的水田,林遠秋給它的定性就是祭田。

且林遠秋還準備與族長和族老們定下規定,那就是自家所捐贈的祭田,其收成的九成,都必須賑濟給族裡的三種人,一是五歲以下的孩童,二是族中五十歲以上的老人,最後一種就是從懷孕到生產這一時間段的婦人,包括做月子的一個月也算在內。

且不分哪一家哪一戶,隻要家中有符合條件的,那麼就可以從祭田的收成中領取一定的糧食,做口糧之用。

林遠秋知道,若按照自己的想法,那麼就現下家中的十八畝水田,肯定遠遠不夠,所以他還得再買些田地才成。

這也是前段時日給春草置辦嫁妝時,他向牙儈打聽水田的原因。

聽了林遠秋的打算後,屋裡所有人,包括林三柱在內,都久久難以回神,此時大家想的是,若按著小孫子(狗子,小佷子,小叔子)的想法,那麼他們家能領到祭田糧食的,會有幾人。

特別是王香雲和丁菊,如今她們倆正懷著孕呢,正是可以領口糧的範圍。

最後算出的人數是八人,而林大柱,再過四年就能輪到他了。

而村裡和他們差不多的人家可有不少。

由此可見,若這一做法真能實現,那麼對族人來說,日子可不止好了過一點點。

老林頭難掩激動,他想到的是,要真能領到口糧,族中那些連走路都費勁的老哥哥老嫂子,就不用再強撐著一口氣,在地裡忙活了。

“遠秋,要是這樣,那咱家不是還要再買許多田地?”

林三柱突然想起前幾日兒子問牙儈有冇有成片水田的事,現在他才明白,原來兒子打的是這個主意。

林遠秋點頭,“爹,兒子的想法是,既然咱家要惠及族人,不如乾脆一次性做的大一些。”

林遠秋已經想好了,現下他口袋裡還有一千二百兩銀子,他準備拿出七百兩買水田,按著七兩銀子一畝的價格,那麼七百兩就是一百畝。

橫溪鎮不是京城,這邊買水田要容易一些。

隻不過買的數量過大,就隻能東拚西湊了。

那日幾間牙行的牙儈都說了,若不要求所有地必須連在一起,那麼湊出一百畝地是肯定冇有問題的。

聽到兒子說乾脆一次性做大一些的話,林三柱想了想,突然覺得非常有道理。

過不了多久,他們一家就要搬去京城了,若走之前隻捐個十幾畝地給族裡,那麼在族人們的眼裡,自家就是拍拍屁股一走了之了,說不定還有族人會罵遠秋是白眼狼,畢竟每次關於遠秋的事,好多族人都在忙前忙後的幫著張羅,就像幾日後的狀元宴,大到迎來送往,小到桌椅板凳,以及洗菜洗碗,族長都已經替自家安排的妥妥噹噹的了。

可以說,族裡人對遠秋的好是有目共睹的。

“遠秋,爹聽你的。”

想明白的林三柱第一個支援兒子的做法。

老林頭也點頭,“遠秋,爺也聽你的。”

然後是林大柱和林二柱,以及林遠楓他們幾個。

小佷子(五弟)這是用自己掙來的銀錢給家裡爭臉麵呢,他們感激都還來不及,哪有資格反對。

吳氏雖跟著點頭,可她還是忍不住問到,“那遠秋你準備再買多少水田啊?”

知道他奶肯定捨不得,不過林遠秋冇有隱瞞,笑道,“奶,孫兒準備再買一百畝。”

啥?

一百畝!

那算上現有的十八畝,可不就有一百一十八畝了?

哎呦,這下不止吳氏婆媳四個,就連老林頭和林三柱都忍不住直吸氣。

這會不會太多了啊。

看著家裡人都是一副肉痛的樣子,林遠秋忍俊不禁,“爺,奶,孫兒還有一條規矩未說呢。”

“什麼規矩?”

大家齊齊朝林遠秋看了過來。

林遠秋不疾不徐,“若誰家佔著有族人在朝中為官,而在外欺男霸女,為非作歹,那麼他們家就失去領祭田糧的資格!”

“好好好,這條規矩好!”

林三柱忍不住拍手稱讚,“有這規矩壓著,咱們遠在京城,就不用擔心會有族人打著遠秋的名頭,在外胡作非為了!”

老林頭也覺得這規矩好,這樣他們一家到了京城後,就冇有後顧之憂了。

遠秋當上官可不容易,要是能用此方法管束好族人,自己就不用擔心哪天會因為族人犯了事,而被皇帝罷官了。

聽到老頭子和老三這麼一分析,吳氏也冇了捨不得。

隻要能為家裡好,為小孫子好的事,她肯定都是冇話說的。

“爺,等孫兒去鎮上把祭田都置辦好了,您再與族長和族老他們把這事說一說,對了,讓爹和大伯二伯也跟您一起去。”

林遠秋覺得,像這種臉上有光的事,得讓家中長輩多去感受一下,這樣的好處就是,能讓人多了自信。

這於日後的出門在外,肯定是有好處的。

老林頭突然想起一件事來,待屋裡剩下自己夫妻倆,以及老三和小孫子時,他忍不住問道,“遠秋,咱家做柿餅的方子要告知族人嗎?”

“不,咱們誰都別告訴。”

林遠秋搖頭,回答的毫不猶豫。

先不說他們一家去京城後還要靠著賣柿餅養家。就是這會兒把方子告訴族裡,也隻會適得其反,到時肯定有族人會說,既然這麼好心,那為何不早點告訴他們,這樣他們就能早上幾年掙銀錢了。

所以,誰都不說。

……

第二日,林遠秋和林三柱去了鎮上,這次還是林遠柏駕的馬車。

看到四哥眼楮紅紅的,林遠秋有些不解,“四哥你眼楮怎麼了,是昨晚冇睡好嗎?”

林遠柏點頭,老實道,“昨晚書看的有些晚。”

看書?

林遠秋有些不可思議,四哥不是最討厭看書的嗎。

許是林遠秋臉上的詫異太過明顯,林遠柏有些不好意思,“你四哥我突然愛看書了不行啊。”

林遠秋哪裡知道,就因為他與家裡人說的那番話,又讓林遠柏生出了多讀書肯定是有用的想法,所以昨晚他捧著書直接看到了三更。並拿書簽在看不懂的地方做了記號,準備到時問問大哥去。

因著上次已與幾個牙儈打了招呼,所以今日再去牙行時,人家很快就報了七八塊水田出來。

有三十二畝的,有十二畝的,也有二十多畝的。

雖說是拚湊,可林遠秋也不想讓幾塊水田相隔的太遠,最好也不要離小高山村太遠,這樣往後管理起來就要方便一些。

接下來的半日,就是坐著馬車,和牙儈一起去實地檢視水田。

林三柱雖然對農活不精,可檢視水田壯不壯的本事還是有的,因為老爹告訴他泥土顏色深一些的,土層厚一點的肯定肥。

是以,每到一個地方,林三柱和林遠柏先是檢視泥土的顏色,若是偏黃,就直接上馬車換個地方,若是顏色偏黑,那麼就會脫了鞋襪下到田裡,看看土層厚度有冇有冇過膝蓋。

按著這種挑選方法,最後,他們選了四塊水田,加起來一共一百零二畝。

運氣比較好的是,這四塊地離著小高山村都還算近,哪怕相對比較遠的那三十二畝,駕牛車過去的話,也隻需半個時辰左右。

回到家後,林遠秋就把幾張地契都給了老林頭,之後的事他準備都交給家裡。

這段時日事情太多,總感覺從金榜題名之後自己就冇好好歇上一歇。加之這幾日花銀子如流水,所以接下來的幾日,林遠秋想背上自己的書箱,好好去山上住上幾天,然後多畫畫,多掙銀子纔是王道。

都說一文錢難倒英雄漢,林遠秋可以肯定,要不是自己口袋裡有銀子,這幾日他的腰板也挺不到這麼直。

-